【首席观察】捂紧钱袋子?人民币汇率颤震时刻
“钱变毛了吗?”
不经意间,海外留学生或旅居华人会发现,他们在欧洲使用境内信用卡(国际)交易时,变得越来越不划算了,因为人民币对外购买力在下降。
一年前,他们兑换2000欧元只需13660元人民币,现在需花近16000元人民币;其时,人民币兑欧元汇率为1:6.8,此时涨至1:7.9。8月11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7.1587。
从国内来看,7月经济数据:CPI同比-0.3%,PPI同比为-4.4%;市场担心通缩隐忧渐起。一般来看,通缩意味着价格下跌,货币的购买力逐渐增强。换言之,人民币对内购买力应在提升。
分析7月CPI数据,不难看出“食品价格走弱,服务价格上涨”。据此,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认为,食品价格增速由正转负构成拖累;能源、服务和商品价格回升,带动核心CPI同比增速逆势上行。他认为,7月CPI增速下探至负值区间,但核心CPI增速显著回升。物价数据中存在一定结构性亮点,从侧面体现出内需边际回补的迹象。
不过,不少居民对通胀或通缩的感觉不知所云:CPI负值了,日常消费价格感觉并不低。有没有可能二者并存?并非不可能。一种情况是,整体CPI较低,某些特定领域的价格仍在上涨,比如服务价格等;另一种情况是,虽然整体CPI较低,但货币供应增加,可能会导致某些资产价格上涨。
而历史上的经济衰退期或社会经济调整/震荡之后,通常首先出现的是通缩,而非通胀;其时消费和投资都可能减少,导致需求下降,企业产能利用率降低,失业率上升等现象。这会致使商品和服务的供给超过需求,进而导致价格下降,即通缩现象。再者是,大量过剩的出口产能转内销,但内需不足。
当通缩迹象乍现时,且收入没有增加的情况下,人们可能会减少消费、投资。
从中国人民银行8月11日下午公布的信贷数据来看,居民短贷和房贷皆同比转负。人民币贷款降至2006年11月以来低点。信贷淡季,需求不足之外,人们捂紧“钱袋子”——可能也是目前环境下,他们防御风险的一种财富保护方式?
数据显示,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3459亿元,预期8446亿元,去年同期6790亿元;新增社会融资规模(下称“社融”)5282亿元,预期1.12万亿元,去年同期7785亿元;存量社融增速8.9%,前值9%;M2同比10.7%,预期11.1%,前值11.3%;M1同比2.3%,前值3.1%。
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熊园分析,7月信贷社融超预期、超季节性回落,结构也明显恶化,尤其是居民短贷和房贷均同比转负、企业中长贷结束11月连增,进一步指向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仍大,本质还是内生动力不强、需求与信心不足。
熊园认为,居民短贷大幅负增,指向消费仍偏弱;中长期贷款再度转负、为历史次低水平,反映地产仍承压。7月居民短贷减少1335亿,同比也转为大幅多减1066亿;7月居民中长贷再度转负(减少672亿),同比大幅多减2158亿,与同期房地产市场表现一致。
此外,熊园认为,居民提前还贷可能也是拖累,7月居民存款减少8093亿元,同比多减4713亿元。往后看,8月上旬30大中城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-29.1%,反映地产表现仍偏弱,后续居民中长期贷款可能会继续承压。
居民捂紧“钱袋子”的另一种顾虑是:投资回报率与安全性如何。
这种情况下,溯本清源,由内而外营造良好的投资营商环境乃当务之急。
国务院近日印发《关于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的意见》(简称《意见》),提出6方面24条政策措施,要求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,营造市场化、法治化、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,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,更大力度、更加有效吸引和利用外商投资。
《意见》积极吸引和利用外商投资,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内容。
8月11日,A股三大指数跌幅均超2%,北向资金净流出123亿。这便是当下投资者因时因势呈现出的市场情绪。
结合8月第一周,外资大幅流入A股,以及大盘向好态势来看,如今,资本乍进乍出,或有过度恐慌之嫌;但接踵而至的重大利好政策《意见》无疑有助于增强市场信心,成效如何,时间会给出答案。
资本为什么慌?其信心何在?人们捂紧“钱袋子”的背后,隐藏着什么不确性?
与此同时,季节性因素之外,上述金融数据影射的是——经济基本面或实体经济,更是人民币汇率的“底色”;与之对应,回顾2023年上半年,人民币汇率呈宽幅震荡走势。
据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分析,2023年上半年,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最大振幅为7.6%,超过了2021年全年的3.5%振幅。同期,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(IMF)披露的8种主要储备货币中,人民币的最大振幅名列第四位,超过了其他7种主要储备货币汇率同期平均最大振幅,为1994年初汇率并轨以来首次。
其画外音是,本质上,汇率取决于基本面的健康状况如何,其受多种因素影响,如经济基本面、货币政策、国际贸易等;经济调整时,汇率波动亦相对较大;汇率颤震时刻,实体经济的修复也有所起伏。7月人民币汇率相对企稳之后,8月开始,人民币汇率波幅渐大,如8月11日,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最低触及7.26。
不过,管涛认为,凭借宏观经济、国际收支、外汇储备“三个大盘”的支撑,在市场化的汇率形成机制下,人民币汇率不会出现“单边市”,而且汇率灵活为实施自主的货币政策创造了条件。
管涛表示,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加,提高了利率调控的自主性,促进了宏观经济稳定;而经济基本面稳定又对汇率稳定形成支撑,外汇市场运行更有韧性,有助于利率和汇率之间形成良性互动。
逻辑上,汇率跟着利率走,利率走低,汇率也会调整;中国央行降息,美联储加息,人民币对美元走低并不意外;人民币破七之后, 包括前期一些商业银行下调存款利率——进一步让中美利差走阔, 低位运行的人民币汇率愈发承重。
按照民生加银基金首席经济学家钟伟的说法,货币汇率,本质上就是国内外投资者对某种货币的用钱投票的显示机制。升值显示乐观预期,贬值显示悲观预期。细致而言,决定汇率的有三个主要因素:一是,对一国经济增长前景的预期;二是,一国国际收支的趋势;三是,国内外利率差异趋势。
显而易见,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变化更多是由内因所致。在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看来,无论是在年初升值过程中还是在此后贬值过程中,美元震荡似乎更多起到一种催化的作用。展望下半年,政策组合拳将推动经济持续向好,或支撑人民币汇率企稳回升。
温彬认为,上半年经济动能转弱带动人民币汇率走贬,但国内外汇市场的运行基本稳定,这表明伴随着金融业对外开放持续深化,我国外汇市场运行也越来越有韧性,市场主体愈发成熟,在此情况下,随着后续经济恢复动能逐步改善,人民币汇率大概率会相应的企稳并温和回升。
“从短期看,中国经济修复强度稍逊预期和美国经济表现略超预期的预期差;以权益市场为代表的A股和海外股市的冷热差异;以及美联储加息周期长于预期,拐点滞后的现实,共同影响了2023年以来人民币汇率的走势,”钟伟表示,“这折射出中国经济周期和金融周期,相对独立于美国西方的趋势有所加深。”
如果单从个体或私营企业主来说,被赋予厚望的2023年并都未如他们所愿,比如工作更辛苦,但钱难挣了,投资回报少了,生意难做了;不知政策会有什么变化,于是,诸多不确定性作用下,不敢投资,不敢借贷;因此,当经济周期或环境欠佳时,其宁愿“躺平”,休生养息……
诚然,从国际投资机构的角度看,上述只是短期表象,真正的布局者已在行动。
而表象往往会混淆视听。不只是宏观预测失算,人工智能、人口老龄化、气候危机、地缘冲突等诸多变量裹挟下的宏观对冲环境中,机构的资产配置策略也容易失策。
“我们错了!”有着华尔街大空头之称的摩根士丹利的首席美国股票策略师Mike Wilson说,其不久前,在一份给客户的报告中承认判断错误,在通胀下降和成本削减的大背景下,2023年美股的估值高于他们的预期。
黑石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苏世民近日表示,全球经济环境正在发生一些变化。美国经济并没有陷入衰退,反而在上个季度增长了2.4%,令所有人都感到震惊。这表明,美国经济的韧性更强了。“但真正令人惊叹的是通胀回落的程度。黑石很早就发现通胀水平远高于政府给出的数据。而现在,我们看到通胀正在回落。这样看来,美联储的工作卓有成效,与人们此前的预期不同。”
苏世民认为人工智能是其一生中所能遇到的最激动人心的发展之一,它将成为每个人生活的一部分,改变组织的运作方式,为医疗科学行业带来爆炸性发现,也将改变教育的方式。“最终会出现某种针对人工智能领域的全球性管理方案。”据悉,黑石已经完全投入到该领域,其有一支50人组成的数据科学团队和近250家相关的被投企业。
“云雾拨开。”资产配置方面,瑞士百达资产管理首席策略师卢伯乐(Luca Paolini)对全球股市的评级从减持上调至中性。他表示,鉴于未来几个月收益率预计将走低,减少了现金的比重。考虑到债券市场仍然提供相对较高的利率,对债券市场持增持立场。“新兴市场仍然是表现最好的市场,我们对新兴市场股票和本地货币债券持正向立场。预计新兴市场今年的增长速度将超过发达国家2.6个百分点,到2024年将超过3.4个百分点,远高于5年移动平均值。”
毕马威中国8月10日发布的2023年三季度《中国经济观察》报告显示,2023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同比增长5.5%,其中二季度同比增速为6.3%,受去年同期低基数影响,较一季度提高1.8个百分点。从环比来看,二季度GDP环比增速为0.8%,较一季度的2.2%明显回落,国内经济修复动能有所放缓。同时,外部环境也更趋复杂严峻,全球经济放缓将制约中国出口增速。未来一段时间,宏观政策有望加大支持力度,更好地释放内需潜力,支撑经济平稳增长。
毕马威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康勇指出,预计随着居民收入的改善,叠加政策支持和消费意愿的回升,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将继续增强。此外,创新动能持续赋能经济增长,绿色转型步伐加快将对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。
其实,非经济因素之外,汇率之巨颤,终究会因为一国经济实力、国家信用的背书而渐趋修复为常态波动;汇率是一国货币相对于其他国家货币的比值,亦是一国国力与财富增长的价值尺度之一;当然,国家的国力和财富增长还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,如国内产业结构、创新能力、人力资本等。
而居民被捂紧的“钱袋子”也终究会因为收入增加、合理资本回报而松开——去消费、去借贷、去投资;当市场充满信心、收入之本与消费之末不被倒置的时候,经济定会活络起来。
那么,最后再问声:钱变毛了吗?答案不可置否。